書信與我
我燒過的信應該是比手上保留的信件多,曾經和我通信的友人不知道還有沒有保留著我的信?寫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後來推算應該是從寫給偶像開始的,很驚訝嗎?國中時期青春荷爾蒙大量分泌的做亂年代,不是誰都可以當偶像的,所以會和同學這樣討論著,比如:喜歡L.A Boyz,就會和同學激動著-『那我們要好好學好英文才可以寫信給他們喔!』
與其說是要寫信,倒不如說是另外一種上進刺激(這就是偶像的正面力量啊!),還好當初眼光短小,視野不夠遼闊,也沒有去學過更艱難的什麼東西,不過或許是英文真的沒學好,所以也沒有寫過什麼信給L.A Boyz。
然後就是因為升學,和同學第一次的大分離,有人上高中、有人上高職、有人念五專、有人搬家了,也真的不知道是想念的力量太大?還是真的有那麼多可以寫的生活?總是那段期間瘋狂的寫信,在家的午後總要聽到野狼125的聲音(郵差騎的機車)遠去了,一顆心彷彿才平靜下來,是真的有期待的,不光是書信,還有心情。所以在我收藏信件箱子的外面,我寫了『都是心情,也是情書。』,當然還有真正的情書。
學生時代其實生活單純,可以寫的和聊的其實不外學業、聯誼、打工,現在想來很無聊,但是再回頭看一次還是很寶貝,尤其和同學約定每到一個單位我要寫信給那個南一中的同學,我想認真寫也是那個時候開始的吧!雖然國中我就開始投稿了。喜歡寫信嗎?其實我真的滿喜歡寫信的。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人肯和我有『信』關係了。(嘆)
投入職場後沒有人有空和我寫信了,大家只覺得我時間很多,還有時間做卡片什麼的,其實比起寫信,以前有同學是我每年生日畫一張卡片給我的,我的卡片充其量就只是開啟生產線模式,一張一張刻、一片一片黏、一塊一塊剪,稱不上客製化或特別,我到現在還是有寫卡片的習慣,不光是想傳遞手指頭的溫度,更多的是想念,我想一年寫一張卡片給朋友不是什麼難事吧!但是一年同學這樣回著我:我知道你一定會寫卡片給我,這是一種期待中的不意外。
寫這樣的卡片給我,該不該給她一個意外?比如就不要寄給她了呢?或是讓她期待落空會比較難忘呢?但我每年還是符合她的期待!
我大概都是十一月開始寫,想寫著什麼就寫著,然後約十二月初就寄出去了,雖然寄卡片本來就是因為還惦記著你的一種標記,原本沒有收到回我卡片的希冀,所以收到卡片的時候,其實我都是很高興的!只是現在卡片愈收愈少,當然我也愈寄愈少。一次朋友說:收到今年唯一一張不是工商用的卡片很令人珍惜,但是回信有點壓力!
這會讓我思索:是不是就不要再寄了?所幸我一直是個很任性的人,我喜歡你就喜歡繼續寫,更喜歡這一年只為了回我一張卡片到文具店去挑卡片的心意和心情。只為我喔!
(我好像暖身太久還沒寫到主題......)
後來有了E-mail,其實這東西太有時效性了,也就因為如此,所以很多時候寫信就不像寫信,寫信可以說是一種慢慢沈澱心情和反省(當然癡狂迷戀寫給偶像的不算在內),E-mail就像寫個備忘錄一樣,東三句西五筆,有認真到敘述生活的543片刻,但是算不上深刻就是了。再說寫E-mail不讓我手寫,我的字是有些退步了。
(我要進入正題了,哈!)
最近因為網路書局有些活動,加上即將出國,所以挑買了一些書打算度過飛行時間,『失眠的北風吹來的愛情』這本書全部由E-mail組合,在你來我往的信件裡,我很快就埋到沙發的最深處了(雖然我是在廁所看完大部份,但是會讓我沉迷的書最近不多見了),然後隔天我又訂了下集『第七道海浪許下願望』,是的,我很少這麼迫不及待、劍及履及的想要知道結局,而且該死的是,我訂書的習慣一向是等集貨完成再取貨,同事買給小朋友的英文書讓我多等了四天,所以第五天我才把續集看完,心得就不寫結果了,讓有興趣的人去翻一翻,不過如果這一本書沒有寫續集,我覺得懸著一顆心也是完美的,因為結局有點「眾望所歸」,反而讓我有些小小的失望,雖然感覺是大歡喜,但是這個結局多少應該是背負著讀者的力量,反而失去了一點點神秘的想像。
我也收過陌生人的E-mail,我當然不是指那種叫我買A片、或告訴我中獎了、或是整篇不知所云的英文信(看前面第一段好嗎?就說英文沒學好了!),信的主旨:『電腦中毒了,請儘速處理』,當然我是不去理會的,然後他又來了好幾封叫我正式處理這個問題,我還是不理會,因為陌生的帳號本來就不想理會,然後等到有工程師朋友說「馬來廠癱瘓了生產線,追查原因是因為這封病毒」,我才開始哇哇哇,後來處理好了,重灌後我寫了一封信給那個通知我中毒的陌生人,很多人會問後來呢?當然沒有後來啊!(有啦,有聊過幾次,但我是客套的聊著)我不太相信網路的,只有文字,沒有其他的東西來佐證正直,誰知道到底坐在電腦前的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我真的不喜歡費心猜疑,而不想浪費心力最主要也是當初輪三班的眼裡只有活著的人是最實際的!存在不需要佐證,我看到就算!正直不用條例列舉,和我聊聊就可以了。
兩本書其實討論著的是柏拉圖式情感是否存在的議題,其實男女主角最後還是見面、上床了,雖然第一次的上床是有點意喻性的終結,但實際上並沒有結束。我不大相信柏拉圖式情感的,個人是覺得沒意義,喜歡是霸道,愛情絕對是佔有!
精神上的出軌也是探討的重點,因為女主角已婚了。
另外,到底愛一個人要了解到100%嗎?我很喜歡書裡寫的一段話:
『一個人不可能把全部給另一個』、
『人有這樣的認知,一個人就不會對另一個人有過多的要求,而且容易滿足自己所獲得零星的快樂,如此就能把力氣保留給艱難的時期。』
以前我很喜歡看『安室愛美惠』總覺得那就是我想要的婚姻生活,安室永遠不明白美惠腦袋瓜的思維,但是就是愛她,且寬容以對。雖然在電視機前我也是老是對美惠天兵無理取鬧的態度恨得牙癢癢的,或開心笑呵呵著罵「白癡!」,但我覺得這樣的婚姻沒有愛,就是完全不行的!就是因為有愛,怎樣都是可以的!
了解和愛誰比較重要?以前我舉過一個被同事說瞎扯的愛情「屁喻」(對,是屁喻!),我是這樣跟同事開示的:
愛情跟香港腳是一樣的,我了解香港腳的病因、疾病過程、和後續治療,但是了解他並不一定要愛他啊?誰愛香港腳啊?
但是,如果我接受了香港腳,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得了香港腳,而且好好治療,那就是愛了吧!
了解不一定會愛(不然為什麼說因了解而分手?);但是愛了不一定了解。(我好愛周潤發,但我不太了解他。)
當然這樣的結論,一定是會讓同事丟抱枕的,那其他單身或已婚的朋友怎麼想?
PS:對了,這兩本書分開看還是可以看得下去,不過我還是建議先看『失眠的北風吹來的愛情』再看『第七道海浪許下願望』才會有那種澎湃不已的心動。
PPS:那還有沒有人推薦我可以打發飛行時間的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