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露小西『悅』讀(上)
說起我的閱讀習慣應該是從幼稚園開始。
幼稚園的鮮明記憶不光是只跟兩個青梅竹馬手牽手走路去上學的事,更多時候都是一個人的看書時光。小時候感覺頭腦不是非常靈光,因為分不清楚「6」和「9」這兩個數字,老師叫我起來唸這兩個數字,我怎麼樣就是不肯唸「6」,我知道那個要唸「六」,不肯唸出聲是因為我覺得它和「9」其實是一樣的,只是一個是倒立的,都是一樣的身分才對!所以每是唸到「5」之後我靜下來,然後從「7」開始又有聲音,每次都是一樣的問題,搞得老師很火大!後來我就被發放邊疆看書。

我先來說明一下,通常老師比較喜歡成績表現好一點的小孩,那類的小孩就坐在中間的位置,看的是封面比較漂亮的故事書,比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之類的,因為我小時候喜歡畫尪仔,所以內心是很嚮往坐在市中心位置的圖書,但是我因為無法唸出這個「6」字,我的人生從此改變了!我發放邊疆看得是『動物奇觀』類的生物書,拜託,我是「說夢少女」耶!怎麼會喜歡那些恐龍、河馬、螞蟻?我還記得拿到的第一本書是說『蜜蜂』,還有印象的是說明『為什麼女王蜂那麼肥腰那麼細卻不會斷掉?』,而且世界很不公平,『為什麼工蜂就要勞碌一輩子?雄蜂整日就等著和女王蜂交配生孩子?雖然交配完就死掉了,但我覺得比起工蜂真的很不公平啊!』我想那一年大班,對於『界、門、綱、目、科、屬、種』的認識應該有一定的程度了,也奠定了長頸鹿在我心目中列為最喜歡的動物!

國小中年級的時候學校剛開了一個圖書館,說館也不太適合,只是一間教室(圖書室),很多書架的教室,那時每星期有一節可以去那間教室看故事書,我算是很貪心的小學生,那時我平均一週會借兩本書回家看,我覺得各國的民間故事不論是插圖或故事,內容讓人好喜歡幻想!比如,日本民間故事說到一個白天很正常的美麗女生,在丈夫外出工作後,頭頂會咧開吃掉很多飯糰的女鬼故事;還有中國民間故事裡有講個七兄弟的故事:老大力氣大、老二耳朵靈、老三鐵漢、老四鑽土、老五不怕火、老六高腳、老七大口,厚!那些人比驚奇四超人更棒啦!(我小時候頭腦都記這些的....)

我這個人看書喜歡按照編號看,比如,各國民間故事系列我就從編號一開始看,有時放連假我會找時間自己趕一下進度,缺號或跳號倒不用擔心,反正圖書證是自己寫書名,老師蓋章,所以我會用鉛筆把編號寫上去。
民間系列看完我從偉人傳記開始看,可能也從史懷哲開始,讓我喜歡看那種很厚重的書,一旦看完是頗有成就感的,這個進度就比較慢了。一來,書厚;二來,這些書已經沒有注音了,我有時會花時間找字典。
校園內有時會辦圖書展(長大後細想,那種活動有點類官商勾結),那時會跟媽媽要錢買書(其實沒買也沒關係,但是我都會跟媽媽說可不可以買一本就好?後來好像也就真的只買過一本!)。

國中,圖書館沒機會認識,那時跟著念高中的姐姐瞎混,喜歡到勞工育樂中心的圖書館借書,借什麼書?當然是瓊瑤啊!第一本看的是『一顆紅豆』,後來又發揮『編號精神』,從第一本『窗外』看對最後一本『冰兒』,儘管以後瓊瑤又出了一些新書,或把幾本故事融在一起拍成電視劇,但我之後就再也沒看過那些作品了。國中當然不是只有看瓊瑤,我每兩個禮拜省吃儉用,存錢搭公車到博愛路(現改為北門路)去書局買書,那時的買書指標就是國文課本作者簡介的末一行,『著有..........』若是看到喜歡的作家,就一路又搜尋買下去。

那時看了很多小說,希代出版社出版了張曼娟的『海水正藍』和侯文詠的『七年之愛』,那些大學生作家,後來相當有光亮。那時我喜歡一位叫楊明的女作家,總覺得她很多事都可以寫到人家的心裡面,但是又淡淡的不留痕跡的雲淡風清。後來有些作家的作品我沒有收集了,甚至給醫院志工,但是這位作家的我都收藏的很好。

買書、看書最多的時期大概都是在這個時期,大量看書的結果是眼鏡一副換過一副,另一方面心裡也有些孤單,發現周圍沒有很多人喜歡看書,有時候很高興看到篇好文章,卻沒有人可以分享。一直到開始工作之後,還是這樣。那時一個月買的書錢比底片多太多倍了,拍照找得到同好,讀書卻沒有同好。你說「參加個讀書會吧」,嗯,讀書會我去參加過一次,我比較喜歡依照自己的進度去看書,所以書單我會去參考,雖然看完後大家會討論,但我總覺得少了一點什麼,我說不上的東西,加上有時書單都是參考暢銷排行榜的,和我喜歡讀的方向並不完全相像,所以很快,我就脫離那個團體了。
(我可以說一下感想嗎?我覺得很多人讀得書評可能比進入書本的精神還多,這是我小小的感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露小西 的頭像
    露小西

    Lucy的部落,隔離在你的角落

    露小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