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看『張愛玲』
國中生的我第一次看張愛玲只是自以為是個文藝少年,應該看點可以稱得上「文學家」的作品,借張愛玲的書出來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她的書剛好放在瓊瑤作品的旁邊(都是皇冠出版社出版的),借書的時候我並沒有先翻翻看看,直覺:這個人很有名氣,寫得東西一定很有深度!

我第一本看張愛玲的作品是「秧歌」。
怎麼講這本書呢?完全不是我可以體會的內容!青春期的我還在想著吃炸雞會加重我臉上的青春痘嗎?為了減肥變得很挑食、甚至節食、餓個半死導致月經都不來的年代,她寫的社會我完全啃不下,也沒有辦法強說愁的說我讀得下!
那是一個饑餓的故事,和我目前所處的(只要想著什麼是我不要吃的)年代相隔太遠!我翻幾頁跳著看,隔幾天就和借書證放在一起了,打算下星期就要把這本書給還掉!
張愛玲果然不適合我!

到了高中開始接觸很多學藝股長,和他校交流一些學術文藝活動,忽然驚覺為什麼她們那些女生都愛張愛玲?頓時我就覺得我淺了,或許該再去找一本張愛玲的書來看看,沒有忘記那個故事,又去借了秧歌出來看(金牛座果然很固執!),硬著頭皮看完的書通常就只能當功課,還是不太能接受或喜歡這樣的故事,我心想:我是這一輩子都不能進入文學的殿堂了!我連一本張愛玲的書都看不懂,所以之後我就停了一段時間沒接觸到張愛玲,但有些人問我對張愛玲的看法我還要流露自傲的發表:其實張愛玲會紅成這樣完全是年代的給予,所謂時勢造英雄!你看我真的很膚淺吧!連書都沒讀透,就要這樣淺薄的說。
一次和一個同學這樣說著,她看了我一眼,幽幽的說:你的年紀還不到,日後定可以體會。

話說如此,張愛玲的作品集卻是我第一次花大錢把整個系列買下來的書本,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書局打『七五折』,噗,果然是窮酸樣讀者,買了就會看嗎?未必。我沒有想看的動力,我擺在書架上只覺得這就是一種份量的證物(明明就是附庸風雅的一件事)。

我開始看張愛玲是工作之後的事,而且還是因為『紅玫瑰和白玫瑰』這部電影,那時和一個男性友人討論到這部電影(我對於他就像是張愛玲寫她對胡蘭成的感情:就像一朵開在他腳下的花,還要仰著頭看他!),雖然當他看著我說的是讓我很心碎的事(他已經有了他的白玫瑰,但我沒有辦法長成一朵紅玫瑰),在心碎結論的同時,我開始回頭看張愛玲,而且是慢慢的翻閱當初的心情,慢慢的我覺得張愛玲其實是個很內心很孤單的人,很多故事不論是聽來的或是發生在她周圍的事總是非常冷眼的看待和面對,但她又是可以體會那些折磨人的心境,只是寫出來又是相當的無關事己。

張愛玲的筆調在對於一些細小處,比如:表情、服裝、神韻的描寫都相當細膩,個人覺得很多人物在她的刻劃下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在腦袋瓜蹦出來,我後來很喜歡她,而且在一些心態上愈來愈能體會(我真的老了!)。作品集都看完了,有一陣子心裡還覺得頗荒涼的、很空虛,感覺在這滾滾紅塵裡,太過的多情也是不夠聰明的!

最後我想說一下『色,戒』,這大概是最近的一部張愛玲的作品,短短的一篇作品可以拍成這樣,真的非常厲害(不論演員表現或其他)!表現出內心的衝突是時時可見,這也是我看張愛玲作品最多的心情。看完心會糾結到感覺自己應該有心絞痛的病症!

不過或許看多了這些作品,儘管對於生活我還是有十足的熱情,但是很多在對於人的心情就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這輩子不奢求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求在細水長流的愛情裡只願平凡,不願平庸。
討論張愛玲的人很多,也是因為很多人喜歡她吧!後來看到她去世的新聞,我還哭紅了眼,為什麼連離開世界的方法都要這樣荒涼、如此孤絕?這樣的避世只讓人覺得很不捨。後來她的故居變成了參觀場所,看著那些旅遊節目這樣大力說著:這是張愛玲以前住過的地方......。我心裡想,她離開就是離開了,那裡實在也不值得去繾綣些什麼樣的心緒。

張愛玲不是我最愛的女作家,但是不可諱言,在感情上我很多想法受到她影響,後輩之秀很喜歡將一些很有才華的女作家套上有張愛玲的影子,或許張愛玲的作品我看得不是非常透澈,每個年齡層的看的體會也不一樣(我終於把『秧歌』看完了!),但是她在我心裡是沒有辦法取代的位子。

如果有人想開始看張愛玲,我覺得『傾城之戀』和『半生緣』是很好的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露小西 的頭像
    露小西

    Lucy的部落,隔離在你的角落

    露小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