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兒科加護病房實習

早上總是會騎經東門路去醫院實習,在過東門路和中華東路的交叉處後,可以看到右邊種植著一排短短的依蓓花。這種黃色花的、花期不長(我觀察約莫是兩週左右),因為接下來實習的醫院離我家很近,所以我都是一樣的出門時間,卻有著更多的悠閒,慢慢騎著,哼著歌,有時候有些微風,在花季末經過,還能感受到落英繽紛的浪漫,彷彿有種下黃色雨的錯覺。

這個單位正確的名稱應該是早產兒加護病房。
因為我很少看到其他不是早產兒的小朋友住進來,『太過早熟的生命,總是注定比別人多些坎坷。』我記得當初的日記是這樣寫著的。
每天捧著這些黑黑瘦小的早產兒洗澡,聽見微弱的哭泣聲,心裡真的非常不捨。
他們的手臂有的還沒有我的大拇指粗,然後身上有一堆的管路和心電圖。
當時帶我的學姊那區小朋友沒有一個超過1200公克的,這些小朋友連NEW BORN(新生兒) 尺寸的尿布都穿不上,兩腳開開的,下面放著一塊棉墊,大一點的就穿著用小透氣條綁成一條小小丁字褲。

學姐很可愛,她的小朋友都有頂帽子戴,用小方巾摺成的帽子,睡在保溫箱裡的早產兒一個個看上去都很像糟老頭,皺巴巴的。
打針這等事是只有看的份,有些學姊的注射技術真精湛,小朋友的血管本來就不好打了,更況是早產兒?像我都是只有採足跟血的份,我們會抓起新生兒的小腳,在足跟處刺一個小傷口,用毛細試管收集血液,然後依篩檢試紙上的圈圈滴入填滿。剛要刺的那一剎,那是頗需要一些勇氣的,小朋友腳很嫩,但是一針刺的血量不夠,還要刺第二次就不可原諒!所以剛開始不夠,我還會拼命的擠血擠到夠,就是不肯刺第二針,慢慢的就比較知道力道的拿捏了。

在這裡看到一些不同以往的經驗,比如說,大人和小孩的一些異常數據不同,在這單位應該是我最認真念兒科的一個單位,因為這個章節是我最薄弱的一環,學校教的是兒科,而對於新生兒(離開母體到滿28天稱之)到兒童之後的身心發展都有教到,但是對於早產兒著墨的真的不多。

看到了黃疸指數太高,要換血的小朋友。
在醫院看大人輸血都是一袋一袋輸的,在這邊都是幾CCCC輸的,有些早產兒輸過血,氣色變好,學姊都會戲謔:原來是吃了一些豬血糕!

我想說一說這邊的學姐。
這邊的學姐,基本上對我們挺嚴厲的。這我可以體會,這種單位生命優先。大概大家都同意是電過我們最強伏特的一個單位,也或許我們很無知,所以我們有時會被分配到比較事務性的工作,比如:點班(就是點單位內的財產,聽診器有幾支之類的)、或者剪棉花塊(剪成四方形堆好,加水,擦小朋友的小屁股)、或者製作固定板(有些小朋友的打針部位要固定板加強,避免扭曲),這些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單位真的是見習的成份多於實習。

學姊其實超級厲害的!
每天早上電得我們嘰嘰叫,一個問題丟出來,十個學姊每個人都可以補充,或問十個問題讓我們抬不起頭來。我每天在停腳踏車,看到醫院大門口的標語「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28
但我想的全不是那回事,想的都是耶穌要被釘十字架的心情「甚是憂傷,幾乎要死」。

他們只要一台機器鳴叫,就會氣極敗壞的喊著:『又黑掉了!拜託你爭氣一點好不好?』然後用大拇指幫小朋友壓壓,做心外按摩,每個學姊都好有本事,通常會壓回來。一條小生命常常在醫師還沒到單位前,就弄妥了一切。

學姐人也很好啦(雖然我都叫他們發電廠)!當初有個棄嬰在單位,學姊從家裡拿來了嬰兒沐浴乳,每天把小朋友洗的香香的,大家都疼她!學姊每次餵較大的小朋友,都會看情況暫時拔掉身上的管路,包好浴毯抱出來餵奶,邊餵邊跟小朋友說話,給他們一點刺激、和對人的信任與依賴,不至於以後人格也是淡漠。


這時候我去餵的都是不能抱出來的小朋友,用注射筒吃5CC,喝很慢,剩下兩CC還要我拿去泡熱水加溫一下,等待溫熱的時間讓小朋友也休息一下,這時候我的工作只能跟他說『加油,加油』這樣。
(在這邊我要感謝一位早產兒的媽媽,由於她豐沛的乳汁,讓全部的小孩都喝得到母乳!如果這些小朋友將來身體很強壯,這位媽媽功不可沒!)

學姐們對小朋友都很好,不過對於同事之間就顯得不是很睦,這也是第一次感覺到那種集結成黨的負面感覺,另外對於新進護士態度也挺強勢的(這個日後我會有機會細說)。雖然我不是很清楚到底新來的學姊受了什麼委屈?不斷的哭著說:『做不下去!做不下去了!』,但是看在我的眼裡,在這單位生存一定不是件容易的事吧!

這個單位的指導老師和學姐們有負向情緒,說白一點就是:相看兩相厭!所以立在中間的我們,有時候挺不自在的。
我在這邊表現也不突出,每天餵那個只喝5CC奶量的小孩,充份顯現我堅忍不拔的弘毅情操外,唯一可以說嘴的大概是帶領大家唱過兩首詩歌!吼,一句一句教唱要不走音很難耶!還好大家學習能力很讚,不然我教唱十遍,十遍可能音都不一樣。

最後病房考試,果然考得很差勁,本來想說大家分數都不高,考57分和63分也沒有很大的不同。後來我發現,我錯了,考及格的會比較快樂。
我對這個單位最後的印象是,那些一個個的紙盒,一個紙盒裡裝著一個個早熟的生命,雖然不能專心長大,在天國當小天使的你們也要開心!

裡面每個小孩都有一些故事:
胎便吸入症小孩。(以下都是抄課本的)
胎便就是胎兒的大便,在懷孕五至七個月時,胎兒大小腸中都有胎便存在,顏色呈墨綠色,愈接近預產期胎便愈多。大多數健康寶寶的胎便是出生後才會解出來的,但當胎兒狀況不是很好時,腸的蠕動增加,肛門肌肉變得較鬆弛,胎便就會提前地排解出來,而與羊水混在一起了。

正常胎兒在子宮內就有呼吸的動作,只是頻率及幅度很低,所以外界的羊水不太能吸入到氣管或肺內,但當胎兒狀況不佳時,會有深吸氣的動作,此時混在羊水中的胎便就容易被吸進氣管及肺內了。

另一種情況是在生產經過產道時或剛出生時,因為口鼻腔內都充滿了含胎便的羊水,所以在用力吸氣或大哭時,就容易將胎便吸入了。當出生時寶寶吸入大量的羊水及胎便後,其氣管及肺部容易被阻塞,正常呼吸的功能就變差了。再加上原來在子宮內的狀況可能就不好,所以這類的寶寶都要特別的加以觀察及治療了。吸入胎便的量少時沒有任何的異狀;較多可能會堵塞了一些呼吸通道(小氣管),所以寶寶的呼吸會較費力;更嚴重者會因身體極度缺氧而立即有生命危險。

吸入胎便的寶寶也許在出生的頭一週內,會顯得呼吸急促,膚色不佳,但經過一週左右的適當治療後,絕大多數都會恢復正常了。只要治療得宜,肺的發育及成長是不會受影響的。比較要注意的是腦部傷害的問題,如果當初因吸入胎便過多而曾有呼吸困難,腦部缺氧以致大腦細胞損傷嚴重,則日後腦部有可能會遺留一些的後遺症。

有個是在媽媽肚子受到壓迫吃到胎便,腦性麻痺的小孩,爸媽來看時還不覺得異樣,還很高興。小孩子無神的看著他們時,還一直高興說著:她看我了,她看著我!其實這種小孩腦力不會受損(唸到博士或是資優生的大有人在),只是肢體會不自主的抽動。最後一次,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看過這個小朋友後,決定放棄治療。

什麼叫『放棄治療』?我實在不懂,小朋友有很旺盛的生命力,到我離開那單位時,小朋友已經離開保溫箱了,在一般嬰兒小床,最終我不知道她到哪裡去?

G6PD缺乏症的小朋友。
有個小朋友是新生兒篩檢後發現他是G6PD缺乏症的小朋友,G6PD是一種存在於人體紅血球內,協助葡萄糖進行新陳代謝之酵素,在這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NADPH的物質能以保護紅血球免受氧化物質的威脅。G6PD缺乏時,若身體接觸到具氧化性的特定物質或服用了這類藥物,紅血球就容易被破壞而發生急性溶血反應。其臨床表現包括:
()新生兒黃疸:近三分之一的新生黃疸症是肇因於G6PD缺乏。黃疸程度若不嚴重,照光治療即可,若是出現嚴重的溶血性黃疸,必要時須給予換血治療。一般若能及早發現且治療得當多可在兩三天內恢復健康。

()急性溶血性貧血:當病患接觸到具氧化性物質時,即刻發生溶血反應。症狀包括:臉色蒼白、全身黃疸、精神不佳、食慾差及解深茶色尿。嚴重時會導致呼吸窘迫、心臟衰竭,甚至休克及意識昏迷而有生命危險,常需緊急輸血以挽救性命。所以當患兒出現以上任一症狀時,要儘速送醫求診,並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患兒有G6PD缺乏症以幫助做更迅速而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這症在藥品方面包括(1)抗瘧疾藥物(2)抗感染藥物中的磺胺劑(3)某些解熱鎮痛劑如著名的阿斯匹靈類、某些過去用於控制尿道感染之藥物。另外,一些化學品如樟腦丸(臭丸)、龍膽紫(紫藥水)及甲基藍也會造成溶血。食物方面,患兒食用蠶豆及其製品後,常會出現急性溶血性貧血的現象,所以這病又俗稱蠶豆症。只要日常生活中注意下列事項即可避免發生溶血現象:
(1)不隨意服藥,所有藥物均需經由醫師處方
(2)避免吃蠶豆
(3)衣櫥及廁所不可以放樟腦丸(臭丸)
(4)不要使用龍膽紫(紫藥水)
(5)發現患兒有上述之溶血症狀時,儘速帶往醫院診治
(6)隨身攜帶G6PD備忘卡以方便就醫時告知醫師。
也不是什麼絕症,小孩子就這樣被遺棄了。我看學姊們和醫師很認真不斷的說明,我都不用特別去記這些話,就記下來了。最後孩子來領回去了,其實是爸爸不想養,媽媽邊親小孩邊抱回去。

最後一個是,聯想小小紙盒的主因,那是我見到這單位最後一個小天使。
早上進單位前在刷手、換隔離衣時聽到一個今天清晨送進來的臍繞頸的小朋友,已經搶救好多次了,但是不打強心劑心跳就掉之類的。
那天我們在MORNING MEETING時,我一直不專心,看著那個爸爸,小朋友手腳都很長,連下巴也有些細細的毛髮,和有落腮鬍的爸爸好像!看著小孩的心電圖漸漸的從63…42…26..15…到兩行平行線,我看到爸爸眼淚如斷線般的珍珠滑落,爸爸一直是站著、隔著保溫箱看著那個小朋友,當心跳到26時,他好像想起什麼,很快的打開保溫箱的兩扇小圓門,雙手摸著他的小臉、握握小手、小腳,小聲說著什麼。

(哇!我也就跟著鼻酸掉眼淚了,小朋友你怎麼不睜開眼?再看看你親愛的爸爸啊!)

在兩行平行線時,單位好像都安靜下來了,連時間的點滴也靜了下來,爸爸跟大家說『謝謝』後步出小兒科加護病房了,我想憂傷的靈,不只有他,還有生下小天使的媽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早產兒 PICU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露小西 的頭像
    露小西

    Lucy的部落,隔離在你的角落

    露小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